五色鳥本來就不喜歡這個奢侈品,但是我從來不知道鑽石的背後有這樣的故事。原來鑽石是很普遍的礦物,只是被一家公司獨占而哄抬價格,而且是利用剝削勞工的方式開採和切割鑽石。
當我讀到這篇文章時,我真的非常驚訝!也感受到媒體廣告的影響人們思想的力量,可以想像 De Beers 這家龐大有錢的公司,在各國消費市場和媒體廣告界的影響力,所以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才聽不到這些鑽石的真實故事,接受了 De Beers 想灌輸給大家的觀念。
下次在電影、廣告、明星上看到閃亮的鑽石,我不會聯想到這是浪漫名流的形象,而是聯想到生活在貧窮饑餓的非洲鑽石礦工,和可憐無知花大錢的消費大眾。
以下更新於 2006.11.19
感謝網友 appleseed 提醒文章中的數據可能過時,上網做一些功課後,從 Wikipedia 得知面對俄羅斯和加拿大鑽石公司的競爭,De Beers 的市佔率已經由原來 80年代的 80% 滑落至目前 2006年的 60%。
但是 De Beers 對於鑽石行銷廣告策略卻沒有改變,甚至更為積極,包括:
在受歡迎的浪漫電影中,展現鑽石作為結婚的信物。 在雜誌和報紙中刊載故事,強調鑽石浪漫的價值,並將鑽石和名人加以連結。 僱用時裝設計師和流行趨勢評論家,在廣播和電視中提倡鑽石使用的趨勢。 說服英國皇室直接為鑽石宣傳促銷。 贊助 2007年 F1 Scuderia Ferrari 車隊。 本文資料來源: http://blog. pixnet.net/ haofeng/post/ 509953
|
peaceluv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